南京刑事律师 http://www.dqlawyer.co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2年3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就俄乌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提问。 正在采访气氛热烈十足时,只见一位西方记者紧紧盯着拉夫罗夫。 接着,其颇有意味地问道:“乌克兰的孩子们一个个地死去,请问,您晚上睡得着吗?” 记者话音刚落,拉夫罗夫的脸色骤然黑了下来。 他微微皱起眉头,并不做回答。 许是记者并未觉察出拉夫罗夫脸色变化,其依旧不依不饶地,故作悲伤愤慨腔调,以表示自己对乌克兰人民的人文关怀。 而后,他还要求拉夫罗夫对乌克兰境内是否潜在战争罪,作出对应评论。 面对一个接一个不怀好意的提问,向来以强硬著称的拉夫罗夫再也忍不下。 彼时,他只用了一句反问,就让这个记者顿时惊得哑口无言…… 拉夫罗夫的成长经历 事实上,拉夫罗夫的“铁腕外交”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一次次国家岔路口中磨练出来的。 1972年,22岁的他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彼时,这所学校隶属于苏联外交部。 不难看出,拉夫罗夫早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打算。 而这一切或许也受他原生家庭的影响。 拉夫罗夫的母亲在俄罗斯外贸部工作,能力突出。 也正是受其熏陶影响,他自小就热衷于学习国际关系史。 再加上他的父亲来自格鲁吉亚,也在俄罗斯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 因而,拉夫罗夫从小就以父母为榜样,希望为国家政治外交建设添砖加瓦。 在如此优渥的干部家庭中出身,他的成长可谓已经赢在起跑线。 更何况,其自身也非常努力。 这才如愿以偿,以卓越的成绩被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录取。 进了国际学院后,拉夫罗夫更是更加刻苦,久久为功。 除母语外,他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法语,还自习了小语种僧伽罗语(斯里兰卡官方语言)。 此外,在苏联教育体系中,大一新生入学第一件事情可不是待在教室里读书学习。 而是要去到工地,同工人们一起劳动。 这不仅强健了拉夫罗夫的体魄,也提高了他的毅力,拉近了他和工农大众们的距离。 同时,和小说里的男主角一般,年轻的拉夫罗夫长得英俊、身材高大。 不仅如此,他弹得一手好吉他,会自导自演讽刺性滑稽节目。 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的同时,又让大家学到一些道理。 这样颇具人格魅力的人怎会不出众呢? 很快,拉夫罗夫就成为学校中一颗耀眼夺目的男神之星,备受老师与同学们喜爱。 因为出色的成绩和表现,他一毕业就被学校派往斯里兰卡大使馆,担任外交实习生。 对拉夫罗夫来说,这可谓一次黄金机会。 这是他由象牙塔走向真正外交场的第一步。 当时,苏联因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发展,在国际上备受万国瞩目,颇具国际话语权。 自然,其外交也十分活跃。 在祖国这般强盛的背景下,拉夫罗夫在斯里兰卡学习到很多外交知识和处理思路。 这极大丰富了他早年的阅历,为他后来成为外交部部长打下坚实基础。 岁月不居,日拱一卒。 青年拉夫罗夫 时间厚重了岁月的底色,也使得一代代久久为功的青年不断成长,不断修满各类技能。 而拉夫罗夫无疑是其中成长最快的青年之一。 他优秀的外交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常常能得到周围不少人的啧啧赞叹。 于是,青年拉夫罗夫成功奠定好自己的底色:踏实强硬。 时间弹指一挥间,在斯里兰卡工作4年后,拉夫罗夫再次被调任到联合国。 其以联合国俄罗斯代表的身份,在那儿工作了整整八年。 如果说斯里兰卡是国际社会的一个有限的小窗口。 那么,联合国则是真正弥漫着国际隐形硝烟的外交战场。 在联合国岗位上,拉夫罗夫的一腔热血,因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谲云诡,不断变得更加理性、成熟,富有见地。 而这之中,最不可忽视的是,外强中干的苏联,这时也逐渐露出弊端。 其过分发展军事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质量显著下滑。 加之,苏联国内并不足够安稳。 自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领导人就一个换一个。 而每位领导人各有各自脾性和发展思路。 他们本想治好苏联模式的弊端,却无人能抓到病根。 国际上其他国家自然不是傻子、瞎子。 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怎么会看不到苏联的“堕落”? 他们正幸灾乐祸地等着苏联的解体。 1991年12月26日,就如美国等国期待的那样,曾经轰轰烈烈、傲然于世的苏联解体了。 而这个节点刚好发生于拉夫罗夫从联合国回国不久后。 拉夫罗夫当然预想过苏联的倾颓。 但他到底也未料到,苏联的解体,竟然如闪电般迅猛,如一场烟花秀。 不卑不亢,恪守战斗民族底色 好在,苏联并未就此销声匿迹。 俄罗斯政府很快以别样形式,继承苏联衣钵。 金子要发光是挡不住的。 这时,俄罗斯最高领导人叶利钦向拉夫罗夫发出热情邀请,让他进入俄罗斯政府,继续回到联合国工作。 一心为国为民的拉夫罗夫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然而,在他进入俄罗斯政府工作期间,他的任务并不容易。 一方面,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重,建设百废待兴。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上对俄罗斯的存在,倍感不满和质疑。 要知道,苏联解体后,西方某些大国就趁机带着一些小国家,纷纷对俄罗斯落井下石。 可以说,俄罗斯要想在国际社会上很快站稳脚跟,根本不可能。 面对百般刁难,拉夫罗夫并没有一丝抱怨与气馁,也丝毫不违背自己强硬的外交原则。 在联合国谈判舞台上,他一如既往,不卑不亢。 在涉及俄罗斯原则性、根本利益问题上,其据理力争,绝不轻易退让,让西方大国得逞。 比如,在对巴尔干半岛局势问题的讨论上。 目光犀利的拉夫罗夫不止一次让其他国家看到那种强硬与霸气。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公然越过联合国安理会。 其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毫无人性地向南联盟发起强烈轰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北约的真实目的,明显是借此碾压俄罗斯战略国防安全空间,挑衅俄罗斯主权与领土权威。 “弱国无反抗”,西方大国按照当时俄罗斯自身难保的情势,都纷纷判断: 俄罗斯泥菩萨深陷国内各种风波,就此事,应该只能敢怒不敢言吧,任由北约操纵。 然而,他们很快被打脸。 在联合国安理会针对北约轰击南联盟一事讨论会议上,拉夫罗夫毫不怯懦与忍让。 彼时,他在会上用力拍着桌子,大胆叫板各怀鬼胎的西方各国。 甚至当着所有国家的面,拉夫罗夫毫不忌讳地揭露其卑劣行径的本质。 本次会议结束后,不仅让自以为是的北约组织狠狠吃到苦头,也让拉夫罗夫声名鹊起。 他开始受到不少国家与政客的关注,为俄罗斯小小扳回一局。 多次怒怼西方,捍卫国家利益 更重要的是,拍桌子叫板西方一事,也引起了普京的极大兴趣。 他为俄罗斯能有拉夫罗夫这样的外交人才,倍感欣慰和喜悦。 事实上,先前,由于拉夫罗夫一直在联合国工作。 加之,拉夫罗夫为人谦逊低调,普京对他,并不是很熟悉,更不要谈什么了解。 此事之后,他总算见识到这个外交战斗英雄的硬气和骨气。 “我有嘉宾,方可鼓瑟吹笙”。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致力于实现宏伟蓝图的英雄,无一不是求贤若渴、用人不疑的。 于是,在2004年,见时机成熟,普京便将拉夫罗夫召回俄罗斯,光荣任命他为俄罗斯外交部的新部长。 拉夫罗夫一向的外交本事和人格魅力是备受肯定的。 因此,作为俄罗斯的元老,他毫无异议地坐上外交领域的头把交椅。 如此一来,他就更能为捍卫俄罗斯的利益和安全,大施拳脚,向全世界表明俄罗斯立场。 尤其是在捍卫国家利益这个根本性问题上。 他的态度就是强硬,绝不妥协! 2008年,美国操纵格鲁吉亚,公然出兵南奥塞梯。 很明显,这又是冲着俄罗斯来的。 于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当时正在北京观看奥运会的总理普京,毫不犹豫地准备反击。 外交表态的重任,自然落到拉夫罗夫肩膀上。 当年,这场战争,因俄罗斯的加入,很受世界各国媒体关注。 关于俄罗斯在本次战争中的定位,有人提出质疑。 拉夫罗夫见此,铿锵有力地表示: 外界不用担心俄罗斯的立场,因为,这场战争并不会持续多久。格鲁吉亚在俄罗斯面前,不具备抗衡能力! 听拉夫罗夫这么发言,美国的一位记者立马坐不住了。 他迅速把话筒朝向拉夫罗夫,犀利问道:“请问,如果格鲁吉亚政府要想结束战争,俄罗斯政府,会接受与他们的谈判吗?” “当然愿意接受谈判形式!”拉夫罗夫一眼看穿记者用意。 他严正表示:“但是,谈判对象不该是格鲁吉亚政府,因为他们不过是美国的棋子罢了。” “想要结束战争,我们只会和幕后黑手美国谈判,请美国自己做好准备吧!”拉夫罗夫接着一针见血指出,使得记者立马呆住,不知如何是好。 而此番发言,也让在场的其他人陷入沉默。 毕竟,拉夫罗夫说的都是事实。 事后,美国为避免舆论上的风波,决定停止为格鲁吉亚提供军事援助。 不过,可笑的是,一位英国外交大臣依旧穷追不舍地追问拉夫罗夫。 “你以为你是谁?” 见状,拉夫罗夫毫不客气,直接回击得英国政府面红耳赤,自知失言。 几番针芒相对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特别是与美国,关系不可避免地日趋紧张与尖锐。 2016年,美国甚至表示要将驻守在美国境内的所有外交官,一一赶走。 俄罗斯哪里好欺负? 普京见状,也同样驱逐走在俄罗斯境内的美国外交官。 为此,拉夫罗夫表示: 在当今国际背景下,西方不可能再为所欲为,左右世界了。希望美国等国家,尽早明白这个道理。 可惜,美国不明白。 2022年,在精心策划下,美国顺利挑起俄乌两国矛盾。 俄乌战争就此爆发。 也正因此,同年3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就俄乌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提问。 这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面对记者的刻意刁难,拉夫罗夫没有一点慌张。 凭借这么多年的外交经验,他没有直面回答记者的提问。 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初你在报道伊拉克与利比亚战争局势时,看到数十万平民丧生,你是否也曾用过这种愤慨语调? 不等记者反应,拉夫罗夫接着提高嗓音。 他严肃地怒怼记者道:“我从不玩你们这所谓的语言把戏……我也理解你作为媒体人,应按照上级领导要求,报道、追问我这些问题……” “但是,我希望你能够明白,每个记者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都必须要有良心,讲良心!相信你也知道,在过去不过8年的时间里,有成千上万的妇孺、老人,在顿巴斯地区,被乌克兰政权残忍杀害,他们难道不可怜吗?现在,收起你那作秀和廉价的悲悯心,离开这里吧。” 是的,媒体人固然有自己的政治责任和工作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人可以丝毫不讲究原则,只为制造舆论上的喧哗与噱头,达成某些别有用心的目的。 遇上了,不躲;谁非要胡搅蛮缠,我就怒怼到底。 无疑,这次采访又极有冲击力地震撼了世界外交舞台。 已过古稀70高龄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再次以他的底色反击西方,为国争利。 无论岁月过去几载,国际格局如何变化,这位战斗英雄,都会矢志不渝地捍卫自己的国家! 格局纵然变化莫测,但人的初心,需要不变,需要持之以恒。 拉夫罗夫做到了,他数十年如一日,只为捍卫俄罗斯利益、造福俄罗斯人民。 爱国英雄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性别。 尊重英雄,崇尚英雄,一个国家才能步入正轨,一个民族才有未来。向爱国者致敬! 结语 其实,拉夫罗夫的强硬外交除了本人性格所使,也和俄罗斯整个民族风气有关。 众所周知,很大一部分人将俄罗斯称作“战斗民族”。 这是他们刻在骨子里、流进血液中的强势、阳刚。 就拿两天前(2023.5.3)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发言来说。 面对克里姆林宫被无人机袭击一事,他直言:“只能从物理上消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其集团。” 也正因此,不少网友纷纷评论说: 不过事后,乌方就此事迅速出面否认。 当然,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还无从得知。 只是我们能从这件事中看出,俄罗斯方面的强硬。 参考文献 顾志红.俄罗斯新任外交部长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拉夫罗夫[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06):82-84. 张晓东.拉夫罗夫:俄罗斯外长说“不”有一套[J].领导文萃,2013,No.314(15):59-61.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唐河生活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